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ORDOS VOCATIONAL COLLEGE
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年度报告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
报告编制说明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积极发挥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作用,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预警,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联动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学院编制发布《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市场需求与就业工作的推进、学院就业创业工作举措、就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所涵盖的指标包括就业率、就业去向、工作满意度、专业相关度、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等多个方面。
报告数据来源于:一是北疆就业网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 2022年8 月31 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二是自治区就业指导中心反馈的2022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问卷调查数据,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简介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学校代码:14248。前身原伊盟师范学校、伊盟教育学院、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伊克昭盟分校)是2007年4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2009年4月在教育部备案,由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校园环境优美,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育人环境
学院坐落于资源富集、环境优美的国家4A级旅游城市——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占地1015亩,校区规划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学院环境优美,是鄂尔多斯市花园式学校、园林式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普通高校学生工作和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学院现有教职工353人,其中专任教师27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2人,副高职称84人,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186人,自治区教学名师6人、自治区教坛新秀6人、院级教学名师9人、院级教坛新秀15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4个;高级工、高级技师15人,工程师32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43人。
专业建设助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有力前行
学院现设化学工程系、资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人文管理系、基础部及思想政治教学科研部9个教学系部及内蒙古电大鄂尔多斯分校和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设智能煤矿开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应用化工技术、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57个专业。其中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专业已通过国家“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验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院现有自治区精品课程4门,院级精品课程8门;在建的院级重点专业6个,精品课程23门,优秀教学团队4个。
实验实训设施完善,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
学院投资3亿元建成高起点、高标准的化工、机电、煤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建筑工程等实验实训室95个,多媒体教室92个,图书馆藏书22万余册,中文纸质期刊276种,电子图书24万册,计算机机房拥有计算机1000台,3000兆网络覆盖全校园。学院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鄂尔多斯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 “京蒙工会跨区域促进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基地”、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内蒙古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办学特色鲜明,为青年学子成才筑梦搭建平台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职教定位属性和特色,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线,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打造服务地方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能源产业的品牌专业,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自治区“双高”。
人才培养成绩喜人,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学院秉承“立德竞先,崇技尚能”的校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互联网+”职业技能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建设。学生管理队伍结构合理,制度健全。学院现有各级各类在籍学生10000多人,其中三年制高职学生5252人,电大本专科在读学生6000多人。10年来为社会培养高职毕业生18979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学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助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校政行园企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学院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冠名培养”,探索“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2011年以来,学院与鄂尔多斯集团、内蒙古汇能煤化工集团、北京时代达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城计算机公司、内蒙古久泰能源、新奥新能能源、北京华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乌兰集团、雍贵酒店有限公司、奇瑞汽车鄂尔多斯分公司等企业合作举办“京东方冠名班”“鄂尔多斯集团化工工艺班”“汇能煤化工冠名班”“乌兰国际酒店管理班”“北京中标电子商务班”“达内时代科技冠名班”,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院聘请合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学院专业带头人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为学生颁发奖学金,在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对接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为学生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研发成效显著
学院十分重视科技研发工作。建院以来,获准立项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1项、自治区级科研课题62项;获省部级、地厅级科研成果奖励4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4项;出版著作、规划教材43部;发表高水平论文400余篇,其中30余篇发表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或被SCIE、EI、CSCD、CSSCI等收录。课题立项层次与规模、科研成果质量与数量连年位居全区高职院校前列。1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 1人入选鄂尔多斯市“草原英才”,2人被聘为鄂尔多斯市科技顾问,17人入选市科学技术专家库,科技专家数量占比鄂尔多斯市教育科技系统之首,学术交流与科学普及活跃,学院已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
社会服务成果丰硕,彰显职业教育魅力与风采
学院坚持以服务求合作,以合作促发展,完成企业及社会就业再就业培训50000多人、创业培训1000多人、培训复转军人4000人,技能鉴定3000多人。近年来先后建立“鄂尔多斯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深圳城市学院鄂尔多斯培训基地”等培训基地5个,被上级相关部门评为“鄂尔多斯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内蒙古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鄂尔多斯市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鄂尔多斯市建设行业人员培训教育基地”。
目 录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7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7
二、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8
三、毕业生就业分布 11
四、毕业生升学情况 14
五、未就业情况 16
第二部分 市场需求与就业工作的推进 18
一、毕业生就业创业背景和市场人才需求 18
二、校园招聘会情况 25
第三部分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特色 27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 27
二、对接社会需求,拓展就业市场,把毕业生就业落到实处…………… 29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搭建双创教育平台,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4
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发展趋势 36
一、毕业生就业特点 36
二、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 39
第五部分 毕业生就业反馈与社会评价 41
一、对就业相关情况的反馈 41
二、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43
三、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反馈 45
四、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47
五、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9
六、建立精准就业指导与服务机制,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53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总体规模及性别结构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2022届毕业生共计1226人,其中男生59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8.29%;女生63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1.71%。
(二)生源结构
2022届毕业生内蒙古自治区生源1197人,覆盖全区12个盟市,占毕业生总数的97.63%。
表1-1 2022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生源地 |
人数 |
占比 |
内蒙古自治区 |
1197 |
97.63% |
山西省 |
11 |
0.9% |
陕西省 |
8 |
0.65% |
吉林省 |
2 |
0.16% |
河北省 |
2 |
0.16% |
河南省 |
2 |
0.16% |
甘肃省 |
2 |
0.16% |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
1 |
0.08% |
辽宁省 |
1 |
0.08% |
合计 |
1226 |
100% |
二、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根据北疆就业平台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截至2022年8月31日,我院已就业人数为1163人,毕业生就业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区内外生源就业情况
表1-2 2022届毕业生分区内区外就业情况
生源地 |
毕业生数 |
生源占比 |
就业数 |
区内 |
1197 |
97.63% |
1134 |
区外 |
29 |
2.37% |
29 |
(三)分民族生源就业情况
表1-3 2022届毕业生分民族就业情况
民族 |
毕业生数 |
生源占比 |
就业数 |
汉族 |
1052 |
85.81% |
1000 |
蒙古族 |
158 |
12.89% |
147 |
回族 |
6 |
0.49% |
6 |
满族 |
6 |
0.49% |
6 |
土家族 |
2 |
0.16% |
2 |
藏族 |
1 |
0.08% |
1 |
苗族 |
1 |
0.08% |
1 |
(四)各院系就业情况
表1-4 2022届毕业生各院系就业情况
院系 |
毕业生数 |
生源占比 |
就业数 |
资源工程系 |
43 |
3.51% |
43 |
人文管理系 |
516 |
42.09% |
507 |
建筑工程系 |
107 |
8.73% |
103 |
化学工程系 |
142 |
11.58% |
136 |
汽车工程系 |
135 |
11.01% |
123 |
机电工程系 |
152 |
12.40% |
136 |
信息工程系 |
131 |
10.69% |
115 |
(五)各专业就业情况
2022届毕业生分专业来看,汉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旅游管理、建筑室内设计、煤矿开采技术、民族服装与服饰、酒店管理、矿山机电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化工安全技术、会计、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等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
表1-5 2022届毕业生各专业就业情况
专业 |
毕业生数 |
就业数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8 |
6 |
汉语 |
23 |
23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28 |
25 |
煤化工技术 |
24 |
21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34 |
31 |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
22 |
21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
62 |
53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9 |
9 |
汽车营销与服务 |
11 |
11 |
旅游管理 |
8 |
8 |
建筑室内设计 |
45 |
45 |
煤矿开采技术 |
20 |
20 |
民族服装与服饰 |
9 |
9 |
酒店管理 |
14 |
14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41 |
39 |
矿山机电技术 |
8 |
8 |
安全技术与管理 |
15 |
15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21 |
20 |
学前教育 |
471 |
462 |
电子商务 |
11 |
10 |
化工安全技术 |
22 |
22 |
建筑工程技术 |
11 |
10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86 |
77 |
工程测量技术 |
11 |
9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22 |
20 |
会计 |
31 |
31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53 |
43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10 |
8 |
应用化工技术 |
65 |
62 |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 |
31 |
31 |
三、毕业生就业分布
(一)就业地域分布
2022届毕业生在区内就业831人,占比为71.45% ,区外就业332人,占比为28.55%,其中区内就业人数最多的城市为鄂尔多斯市,有650人,占区内就业人数的78.22%。
表1-6 2022届毕业生区内就业地分布
区内地区 |
就业人数 |
占比 |
鄂尔多斯市 |
650 |
78.22% |
包头市 |
47 |
5.66% |
呼和浩特市 |
42 |
5.05% |
巴彦淖尔市 |
26 |
3.13% |
赤峰市 |
21 |
2.53% |
乌兰察布市 |
13 |
1.56% |
通辽市 |
12 |
1.44% |
锡林郭勒盟 |
6 |
0.72% |
兴安盟 |
5 |
0.60% |
乌海市 |
5 |
0.60% |
呼伦贝尔市 |
4 |
0.48% |
表1-7 2022届毕业生区外就业地分布
区外地区 |
就业人数 |
占比 |
北京市 |
47 |
14.16% |
山东省 |
15 |
4.52% |
陕西省 |
4 |
1.20% |
辽宁省 |
4 |
1.20% |
河北省 |
4 |
1.20% |
四川省 |
3 |
0.90%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 |
0.60% |
河南省 |
2 |
0.60% |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
1 |
0.30% |
青海省 |
1 |
0.30% |
国内其他地区 |
249 |
75.00% |
(二)就业行业分布
2022届毕业生行业布局主要流向了“教育”“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比为21.14%、18.07%、9.64%。
表1-8 2022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就业行业 |
就业人数 |
占比 |
教育 |
193 |
21.14% |
制造业 |
165 |
18.07% |
批发和零售业 |
88 |
9.6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78 |
8.54% |
建筑业 |
71 |
7.78%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62 |
6.79%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54 |
5.91% |
采矿业 |
43 |
4.7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1 |
4.4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6 |
2.8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4 |
2.63%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7 |
1.86% |
住宿和餐饮业 |
15 |
1.64% |
金融业 |
9 |
0.99% |
房地产业 |
8 |
0.88% |
农、林、牧、渔业 |
7 |
0.77%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5 |
0.55%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4 |
0.44%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3 |
0.33% |
(三)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022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相对比较集中,大部分分布在其他企业(民营企业),占比为61.01%。
表1-9 2022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单位性质 |
就业人数 |
占比 |
其他企业(民营企业) |
557 |
61.01% |
其他 |
218 |
23.88% |
其他事业单位 |
54 |
5.91% |
国有企业 |
53 |
5.81% |
中初教育单位 |
21 |
2.30% |
机关 |
4 |
0.44% |
三资企业 |
4 |
0.44% |
医疗卫生单位 |
1 |
0.11% |
高等教育单位 |
1 |
0.11% |
(四)就业职位类型分布
2022届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类型主要为“其他人员”,占比为35.93%;其次为“教学人员”,占比为24.97%。
表1-10 2022届毕业生就业职位类型分布
职业类型 |
就业人数 |
占比 |
其他人员 |
328 |
35.93% |
教学人员 |
228 |
24.97% |
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
140 |
15.33% |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
62 |
6.79% |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
61 |
6.68% |
工程技术人员 |
37 |
4.05% |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
23 |
2.52% |
文学艺术工作人员 |
12 |
1.31% |
金融业务人员 |
10 |
1.10% |
经济业务人员 |
7 |
0.77% |
体育工作人员 |
2 |
0.22% |
科学研究人员 |
1 |
0.11% |
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 |
1 |
0.11% |
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 |
1 |
0.11% |
四、毕业生升学情况
2022届毕业生共有230人选择国内升学,升学比例为18.76%。升学比例最高的是人文管理系,有173人,占升学毕业生总数的75.22%。
表1-11 2022届毕业生各院系升学情况
院系 |
毕业生数 |
升学人数 |
升学率 |
升学占全校升学总人数比例 |
人文管理系 |
516 |
173 |
33.53% |
75.22% |
信息工程系 |
131 |
26 |
19.85% |
11.30% |
汽车工程系 |
135 |
14 |
10.37% |
6.09% |
建筑工程系 |
107 |
8 |
7.48% |
3.48% |
资源工程系 |
43 |
6 |
13.95% |
2.61% |
机电工程系 |
152 |
2 |
1.32% |
0.87% |
化学工程系 |
142 |
1 |
0.7% |
0.43% |
表1-12 2022届毕业生各专业升学情况
专业 |
毕业生数 |
升学人数 |
升学率 |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 |
31 |
1 |
3.23%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28 |
5 |
17.86%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53 |
9 |
16.98% |
建筑工程技术 |
11 |
1 |
9.09% |
会计 |
31 |
12 |
38.71% |
旅游管理 |
8 |
3 |
37.50% |
安全技术与管理 |
15 |
3 |
20.00%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21 |
4 |
19.05% |
建筑室内设计 |
45 |
1 |
2.22%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9 |
1 |
11.11% |
汉语 |
23 |
16 |
69.57% |
学前教育 |
471 |
153 |
32.48% |
煤矿开采技术 |
20 |
3 |
15.00%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41 |
4 |
9.76%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34 |
2 |
5.88% |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
22 |
4 |
18.18% |
酒店管理 |
14 |
1 |
7.14%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
62 |
6 |
9.68% |
民族服装与服饰 |
9 |
1 |
11.11% |
五、未就业情况
2022届毕业生共有63人选择未就业,未就业人数最多的是信息工程系,共计16人。
表1-13 2022届毕业生各专业未就业情况
专业 |
毕业生数 |
未就业人数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86 |
9 |
煤化工技术 |
24 |
3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21 |
1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28 |
3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8 |
2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
62 |
9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34 |
3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22 |
2 |
建筑工程技术 |
11 |
1 |
电子商务 |
11 |
1 |
学前教育 |
471 |
9 |
工程测量技术 |
11 |
2 |
应用化工技术 |
65 |
3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10 |
2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53 |
10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41 |
2 |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
22 |
1 |
第二部分 市场需求与就业工作的推进
一、毕业生就业创业背景和市场人才需求
202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鄂尔多斯市上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项风险挑战,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多项指标增速在全区排名前列,经济大盘持续稳固,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延续良好的增长态势,经济运行符合预期,稳中向好。
根据内蒙古盟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上半年鄂尔多斯市地区生产总值2550.1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
(一)工业生产持续向好,重点行业支撑稳定
上半年,鄂尔多斯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呈逐月提升态势,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高于全区增速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5.7个百分点。三大门类全面增长,比重分别为79.4%、13.4%和7.2%。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0.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5.7%。能源行业增势良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3.6%。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上半年,非煤行业增加值增长6.7%,高新技术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8.1%、4.1%。新产品产量高速增长,石墨及碳素制品、多晶硅、液晶显示屏产量分别增长98.5%、33.7%和87.1%。
工业产品产销两旺。75种工业产品中有40种产品同比增长,增长面为53%。工业产品产销率为100.2%,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全区工业品产销率1.3个百分点,位居全区12个盟市第1位。能源产品增长较快,原煤、焦炭、天然气、发电量分别增长19.6%、19.2%、3.0%、8%;新兴产品增势强劲,多晶硅、液晶显示器、石墨及碳素制品分别增长33.7%、87.1%、98.5%。
(二)服务业稳步恢复,交通运输业增长较快
上半年,鄂尔多斯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拉动作用较大。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经营情况看。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10.8亿元,同比增长20.1%,高于全区10.1个百分点,增速较一季度提高5.4个百分点,十大行业门类中,五个行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分别增长25.6%、28.1%、19.4%、10.1%和43.6%。其中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贡献突出,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7.7亿元、6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41.1%。
(三)中小微企业发展强劲
上半年,鄂尔多斯市规模以上中小微工业企业493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93.2%,增加值同比增长13.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8.2%,贡献率达73.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个百分点。
(四)民营企业活力彰显
上半年,鄂尔多斯市着力稳定经济大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户数达到402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76%。民营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6个百分点,高于大中型工业增速10.9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6.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个百分点,成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五)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民间投资拉动明显
上半年,鄂尔多斯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4%,高于全国增速25.3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8.6%,二、三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同比增长36.2%、25.5%,三次产业占投资比重分别为1.4%、65.2%、33.4%。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35.8%,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64.8%。投资内部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较上月提高12.7个百分点,占比较上月提升1.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7%,较上月回升10.9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势持续提升,同比增长27.6%,较上月提升22.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延续良好增势,同比增长42.3%;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均高于全部投资增速,分别增长59.5%、41.0%。
(六)市场消费持续回暖,重点行业支撑有力
上半年,鄂尔多斯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0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较上月回升1个百分点,高于全区增速3.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3.6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区第一位,较一季度前移五位。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1.8亿元,增长3.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0.2亿元,增长2.3%。基本生活类消费增长稳定,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和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0.9%、13.9%。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商品等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共实现零售额66.0亿元,同比增长13.2%。
(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收入比持续缩小
上半年,鄂尔多斯市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23665元,同比增长6.0%,较一季度提升0.8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14元,同比增长4.8%,较一季度提升0.5个百分点;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91元,同比增长7.3%,较一季度提升0.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70,比上年同期缩小0.06。
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同时,鄂尔多斯市委、政府踔厉奋发,率领全市各族人民发奋图强,探索走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描绘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蓝图。 2022年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谋划包装一批高质量项目,开复工重点项目454项,完成投资93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1000亿元。更好发挥投资对补短板、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作用,制造业、工业技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0%以上。聚焦18条重点产业链,强化全年、全员、全域招商,确保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以更多优质项目上马,压实“稳”的底盘,扩大“进”的成效。实施消费升级、现代物流业发展、服务业水平提升三年行动,以更多新招、实招、硬招,激发消费潜力活力。提升文旅消费,推进七星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响沙湾旅游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黄河“几”字弯、城川红色文化旅游区等优势区块加快发展,打造一批资源深度整合、文旅深度融合的示范样板,助推文旅消费再升级。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拓展5G终端、智能家居、智慧商超等产品消费,升级在线医疗教育、文体娱乐等服务消费。完善商贸物流体系,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物流园区、网络物流平台、冷链物流项目。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以绿色低碳推进存量升级,以高端示范引领增量转型,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促进经济循环和产业畅通。大力推进现代能源经济发展。聚焦“两率先”“两超过”,实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十大工程”,加速提升新能源装机、发电、消纳比例,开工新能源项目670万千瓦,并网发电400万千瓦,加强特高压电网、外送通道和配套电源点建设,推进蒙西至京津冀电力外送通道获批。统筹推进煤矿用地审批、手续办理、产能核增,强化应急产能储备,煤炭产量达到7.5亿吨。建成汇能长滩、京泰酸刺沟二期、蒙泰二期等电厂,实施35千伏以上电网工程35项,新增煤电装机596万千瓦。加大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宝丰煤制烯烃、盛虹绿色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布局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项目,大力推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推动形成越往细分占比越高的制造业门类结构。壮大“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筹备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金,建成投产远景一期动力电池、协鑫绿氢装备智慧工厂,加快建设捷氢等氢能制运储用项目,推进隆基、东晶、中国中车、一汽解放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推动重型成套设备、工程机械、综采装备等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积极发展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加快东日新材料、默锐高端化学品、隆通碳纤维电极材料等项目建设,建成投产尚德艾康药业、盛昊医药中间体等项目。促进工业园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1000亿、500亿、300亿级的梯次发展、全面突破新格局。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编制全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深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实施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工程,建设信息化项目100项以上,打造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以上,建设一批智慧矿山、智慧工厂、数字化车间,实现智慧园区全覆盖。启动建设数字能源、数字生态、数字政府“三位一体”特色鲜明的数字产业基地,加快数字社会、数字乡村、数字旅游建设,推出更多便民服务应用场景。加快发展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等数字产业,新建5G基站1400个以上,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加强个性化定制、直播带货营销,加快建立“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发展矩阵,打造更多叫得响、卖得俏的鄂尔多斯名优品牌。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鄂尔多斯。
(八)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大批新项目上马投产,人才需求井喷式增长
伴随鄂尔多斯市大批新项目的上马,随之而来的是煤化工、新能源材料及发电运行、现代装备制造、大数据等行业催生大量生产岗位,用工需求呈井喷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经济开发区、蒙苏经济开发区等5个经济开发区所属企业2022——2023年用工需求20000多人。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市经济运行呈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工业生产稳步增长,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投运,必将催生大量用工需求,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校园招聘会情况
2022年,为应对经济下行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继续蔓延叠加造成的严峻就业形势,我院多措并举,逆势而上,举办各种形式的招聘会,把毕业生就业落到实处,打通就业工作最后一公里。以2022届毕业生为主体,召开线上招聘会10场,线下招聘会5场。
召开时间 |
招聘会名称 |
招聘会方式 |
参会企业数 |
用工需求 |
2022.04.27 |
资源系专场招聘会 |
线上 |
2 |
932 |
2022.05.26 |
人文系专场招聘会 |
线上 |
6 |
120 |
2022.05.31 |
化工系大型招聘会 |
线上 |
13 |
800 |
2022.06.14 |
建工系专场招聘会 |
线上 |
7 |
40 |
2022.06.20 |
资源系专场招聘会 |
线下 |
1 |
7 |
2022.09.13 |
机电系专场招聘会 |
线下 |
5 |
50 |
2022.09.14 |
机电系专场招聘会 |
线下 |
4 |
50 |
2022.09.21 |
资源系专场招聘会 |
线下 |
1 |
50 |
2022.10.28 |
汽车系专场招聘会 |
线上 |
7 |
106 |
2022.11.01 |
信息系专场招聘会 |
线上 |
3 |
30 |
2022.11.09 |
信息系专场招聘会 |
线上 |
1 |
100 |
2022.11.12 |
信息系专场招聘会 |
线下 |
2 |
30 |
2022.11.18 |
化工系大型招聘会 |
线上 |
24 |
2093 |
2022.11.19 |
汽车系专场招聘会 |
线上 |
7 |
291 |
2022.11.23 |
信息系小型招聘会 |
线上 |
12 |
70 |
第三部分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特色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战略部署,持续发力、多措并举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决策部署及内蒙古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广泛动员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投身到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之中,抓紧抓实抓细毕业生就业创业各项工作,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
(一)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党政一把手工程”
学院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院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在内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党政一把手工程,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理念,以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为目标,坚持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把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年初以来,学院党委组织召开四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题工作会议和调度会议,就做好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全体教职员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就业创业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积极投身到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细化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任务,责任到人,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压实工作责任,营造了“全员参与、师生同力”的良好工作氛围。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预算方案,切实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资金投入。
(二)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学院建立“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分工负责、协同推进、院系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全体教职工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打造全员关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效应。建立“学生成长与就业指导工作室”,开展“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和“一对多”小组交流、团队互动式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准确评价和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就业方向。
(三)加强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规范化建设,形成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分年级、系统化地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充分利用各类国家、自治区和高校教育资源,开发、共享一批线上就业创业精品课程和就业创业讲座视频,方便毕业生点播观看,帮助学生科学进行职业规划;利用“北疆就业”平台网上学习资源,持续不断给学生推送线上职业生规划优质教学资源,诸如: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第一课“一校一品、一校一课”系列活动、“招聘月”系列活动“职业生涯规划”专场讲座报告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专题班团会、就业指导分享会,加强对毕业生诚信教育和管理,普及就业创业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切实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
(四)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提升就业服务保障质量和水平
充分利用“互联网+”毕业生就业服务技术,完善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准确把握毕业生就业意向和用人单位需求,以北疆就业网、24365校园招聘服务网、学院官网、二级院系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鄂职就业微信公众号等为平台,打造“晨鸟服务”,为毕业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做到就业信息发布准确、及时。
二、对接社会需求,拓展就业市场,把毕业生就业落到实处
(一)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冠名培养,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我院确立社会需求、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学改革、就业工作五位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与鄂尔多斯电冶集团化工事业部等企业举办“鄂尔多斯化工工艺冠名班”“新奥新能能源”“汇能煤化工冠名班”“内蒙古蒙发科技班”“隆基光伏科技班”“雍贵酒店管理冠名班” “达内时代科技冠名班” “内蒙古五十铃汽车冠名班”“鄂尔多斯草原冠名班”,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深入教育教学领域,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
(二)大力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毕业生校外实训基地,用心构筑就业通道
截止今年7月,学院同鄂尔多斯集团、博源控股集团、亿利资源、新奥集团、久泰能源、汇能煤化工、内蒙古蒙发集团、奇瑞汽车、隆基光伏、远景动力、中国长城计算机、开远集团、京东方集团等130多家大中型企业签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毕业生实习就业搭建平台。构建校政行园企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建立鄂尔多斯化工职教集团、鄂尔多斯汽车职教集团、鄂尔多斯建筑职业教育集团、鄂尔多斯新能源职教集团、鄂尔多斯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五大职教集团和鄂尔多斯化工融创产业学院、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奇瑞汽车产业学院、隆基光伏产业学院,营造毕业生就业良好环境,校企合作召开专场招聘会、大型校园招聘会、就业促进周招聘会以及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4月至11月先后召开线上直播带岗招聘会15场,参与企业1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9000多个,为毕业生就业开辟了绿色通道。
(三)持续推出“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系列活动,开拓更多更好毕业生就业基地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学院党委书记挂帅,中层以上干部参与,赴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杭锦旗经济开发区、达拉特旗经济开发区深入开展“访机关、进园区、问企业”社会调研,了解和把握企业用工需求,高质量开拓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为毕业生实习就业搭建了广阔平台、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四)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百日冲刺”“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
在今年大学生“就业促进周”“校园招聘月”活动期间,学院各系异彩纷呈,推出形式多样、措施得力的就业促进活动。建筑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推出“出彩鄂职人——优秀毕业生风采录”,引导应届毕业生以优秀毕业为榜样,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比、学、赶、帮、超,早日就业,出彩人生,放飞梦想。信息工程系组织“直播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带货直播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助推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五)从实际出发,引导毕业生多条腿走路、多元化就业,攻坚克难,稳步推进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实现就业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数量大、就业压力大的特点,学院招生就业处牵头,会同人文管理系主动和东胜区教育局、乌审旗教育局等旗区教育主管部门联系对接,调查民办幼儿园、早教机构用人需求,牵线搭桥,推出系列招聘活动,与用人单位共建促就业渠道。同时,引导毕业生树立灵活、多元化的就业思想和理念,让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鼓励毕业生参加民办幼儿园、早教机构、银行、保险服务行业、中小微企业及其他第三产业用人单位的招聘会。在年度专升本录取工作结束后,学院将进一步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帮助未升本、未就业学生落实就业去向,打通毕业生就业最后一公里。
(六)推进精准化就业帮扶,做好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工作
1.建立健全资助就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院党委书记任组长、院长及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学工就业部门牵头、院系和财务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学生“资助和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切实措施,对有就业意愿并愿意接受帮扶的重点群体毕业生实施100%的帮扶。
2.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台账”。建立精准就业帮扶档案,做到底数清,任务明,管理规范。各系毕业生就业辅导员每周及时在班主任工作微信群通报各班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情况,通过调度和动态排名强化班主任就业工作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感,强调重点帮扶工作要及时追踪跟进,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就业服务微信群,及时推送就业信息、专升本考试信息,耐心细致解答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五类困难毕业生群体”的毕业生,班主任秉承“三多”“五心”就业服务理念,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心理疏导,精准推送就业岗位,截至7月底,化学工程系、人文管理系、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等二级院系贾雅楠等138个就业困难毕业生中的136个学生落实就业去向(应征入伍2个、专升本29个、西部计划1个、签约及其他形式就业104个),落实就业去向占困难就业毕业生总数的98.55%。另外2个在求职中(人文管理系阿伊拉嘎同学,家在牧区,家中养牧,在家帮忙,暂不打算就业;郭爽 腰部受伤刚出院,目前在家养伤,等身体康复后,帮其推荐就业)。我院将进一步完善离校后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机制,开展就业困难和贫困家庭毕业生电话走访慰问工作,促进就业帮扶工作。对离校后未就业困难毕业生,主动关心,定期跟踪回访,定期通过微信、电话、QQ群等向帮扶对象提供就业岗位和就业指导,使他们离校后能继续得到学校的就业创业帮扶,让就业帮扶工作形成常态。
(七)用心抓好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注册和三方就业协议签署,把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核查关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1]5号)、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核查 持续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内教办便函[2022]79号)精神,用心抓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注册各环节工作,扎实开展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统计核查,严格遵守毕业生就业工作“三严禁、四不准”“四不准”“三不得”各项要求,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学生和家长负责。截止六月底,我院对已落实就业去向的1226个毕业生信息(含专升本、应征入伍)进行了全面就业数据核查,毕业生就业信息真实,无造假现象。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搭建双创教育平台,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总体要求,加强双创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将双创课程教育纳入学生学分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购置新道双创教育实训平台,推进在线创新创业学习教育;开辟I创空间,设置“鄂职·创e”工作室,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双创实践活动,打造学校人才培养亮丽风景线;加强学生就业创业实战能力的培养,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专项建设资金,广泛动员全院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引导和组织学生投入双创项目建设,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平台”,培养学生敢闯的素质、会创的能力;重视双创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双创技能大赛和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一体,让学生在学习中成才,在大赛中历练本领,在实践中出彩人生。6月举办第五届鄂尔多斯职业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双创项目申报。大赛开阔了师生的视野,有力激发了广大师生创新创业的热情,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积极参与“创行鄂尔多斯”大学生青年创业就业圆梦行动暨鄂尔多斯“扬帆筑梦 就创未来”高校毕业生助农直播节系列活动。让大学生“直播助农”成为搭建乡村振兴平台的有益补充,传递公益责任和社会责任,弘扬爱心与正能量。同时为校企合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了新活力,形成了探索直播电商促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我院近300名学生接受鄂尔多斯市直播电商大赛网络直播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工程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邵清、罗娜、司敬赠参加鄂尔多斯市直播电商大赛网络直播大赛,荣获 “鄂尔多斯市大学生直播助农达人”称号。2022年9月初,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区大中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院汽车工程系参赛项目《“鄂职院皮卡丘”号---社区消杀多功能车辆》荣获特等奖,《新型销轴的应用及推广》荣获二等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上级党委和自治区高校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格局、解决好用人单位及师生的“急难愁盼”诉求、创新毕业生就业举措,为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努力奋斗,让青年学生出彩人生、放飞梦想,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毕业生就业特点
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学生求职择业时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就业地选择呈现“孔雀东南飞”的特点。多数学生渴望留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比如北京、上海以及广州、深圳等东南部城市,对于地区偏远、条件稍差的西部地区很少有人问津。从全国范围的高校就业布局来看,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现象;第二,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仍然具有明显的“官本位”意识,大部分毕业生比较青睐于稳定与安全的单位和职业,比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学校以及外企等,同时还有一定比例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而对于个体或私营企业一般不感兴趣。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工科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文科毕业生
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高职院校的机械、自动化、数控、汽车制造类专业以及煤化工产业相关的应用化工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与智能装备等工科专业毕业生,与鄂尔多斯装备制造、煤炭、化工等主导产业用工需求紧密联系,供不应求,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与“争抢”;文史类专业由于毕业生规模较大、就业渠道较窄,受用人单位学历要求高等因素的制约,各专业学生供求矛盾突出,就业压力较大,求职者竞争激烈,特别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就业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显。
(二)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从近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走向看,民营企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流向单位,60%以上的学生进入民营企业就业,主要涉及第二产业的建筑、煤炭、化工、装备制造以及第三产业的电子信息、基础教育、电子商务、居民服务等领域,民营企业在保障学生就业中起到了“稳压器”的作用。一方面,这与我国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鄂尔多斯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各经济开发区大型项目上马落地催生大量用需求,我院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抓住鄂尔多斯市经济良性发展契机,深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冠名培养”,为毕业生就业搭建了广阔平台。
(三)“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一方面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对就业地区、工作环境及薪酬待遇等要求较高。目前来看,大城市人才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特点,基层用工需求成为最大的缺口。据调查显示,北京、上海、深圳以及广州等城市人才需求仍然居于前列。据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越来越多的企业争相在二线城市扩展其生产、销售以及服务规模,二线城城市已成为人力需求较大的地方,但高校毕业生对此却没有太大的感触;;另一方面,基层一线特别是偏离市区的中小型企业人才奇缺,渴望大学毕业生能助一臂之力,年年要人却年年落空,大学生不愿意到乡镇、中小企业就业,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在岗的也相互攀比,跳槽现象频繁,其结果是“要不到、分不来、用不上、留不住”。
(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更加看重综合素质成为现代企业用人的新特点。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有各种特长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部分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缺乏规划
在近五年对用人单位用工需求调研以及毕业生双选会举办过程中发现,中小企业包括一些大企业严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规划,多数企业尚未制定企业人才储备及发展规划。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长期处于“救火式”选人用人方式,当出现用工荒的时候临时“抱佛脚”,期望高职院校急速给企业提供“实习工”,以减燃眉之急;选择人才不是过分注重文凭就是过分注重经验,也不做职位调查和岗位分析,片面认为学历越高越好,考评选拔人才重学历甚至唯学历。
(六)从学历层次来看,呈现马太效应
对于国内发展状况较好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企,普遍比较欣赏学历层次较高的高校毕业生。于是,在诸多的求职者中,学历层次越高,越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因此,对于博士研究生以及成绩优异本科生而言,就业并不是非常困难,高职院校毕业很难进入大型央企、国企工作。
二、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
(一)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广泛,呈现多元化态势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毕业生就业行业出现新变化,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贸服务业等服务行业就业比例出现较大提升,主要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推动了服务行业就业的增加,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依然旺盛。
(二)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成为就业主旋律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电力、装备制造、煤化工等产业不断升级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及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宽松的就业环境和良好的人居环境使鄂尔多斯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地区。2022届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中有78.22%的学生选择在鄂尔多斯市就业,体现了学院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办学目标。
(三)互联网+新业态+新职业,直播带货平台催生高职毕业生新的就业领域
根据毕业就业创业问卷调研反馈信息,由互联网催生的各种新职业,应届毕业生们是踊跃的尝鲜者,在毕业生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排行榜中,有40%选择了主播/网红。近年来,伴随我院专业设置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的改善,除电子商务毕业生选择电子商务或跨境电商企业就业,其他专业包括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亦开始钟情直播平台的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新时代下,数据显示,有超过15%的毕业生向往创业,互联网依然是首选 ,其中高达46%的人会选择自媒体等新兴互联网创业项目。
第五部分 毕业生就业反馈与社会评价
一、对就业相关情况的反馈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水平,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022年我院招生就业处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自治区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的通知》文件精神,组织毕业生参与了就业问卷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毕业生110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0.16%;组织59名教师、515名家长、48家用人单位参与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研问卷的分析梳理,加深了我们对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反思与认识。
(一)毕业生就业跟踪问卷调查信息汇总
(二)毕业生求职就业主要路径或平台
参与问卷的1100名毕业生反馈其择业求职信息路径或平台主要是校园招聘会或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工作实习、学校老师推荐、亲戚朋友介绍及其他渠道。调查数据表明毕业生获得求职信息来源广泛,渠道畅通。
(三)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2022届毕业生1100人对就业现状参与调查。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与自己的预期存在差距。
(四)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
2022届参与问卷调查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46.63%,39.36%的学生未作评价。建筑室内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煤化工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应用化工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性较强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契合度较高,大部分毕业生均以专业作为“敲门砖”实现了就业,这既是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有利于毕业生发挥自己专业知识技能,促进其职业发展。
二、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
根据反馈数据显示,2022届参与问卷调查毕业生中,评价很满意的占40.18%、满意的占33.09%、基本满意的占21.27%、不满意的占1.45%、很不满意的占0.91%。数据表明,毕业生对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等认可度较高。
(二)对所学专业课程内容的反馈
根据反馈数据显示,2022届参与问卷调查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课程内容很符合专业相关工作需要的占18.91%、基本符合的占41.55%、符合的占27.73%、不符合的占4.55%、很不符合的2.64%。
(三)对所学公共课程内容的反馈
根据反馈数据显示,2022届参与问卷调查的毕业生认为,所学公共课程内容很符合个人成长所需的占18.45%、基本符合的占42.55%、符合的占27.82%、不符合的占4.55%、很不符合的1.82%。
三、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反馈
(一)毕业生对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的满意度
根据反馈数据显示,2022届参与问卷调查的毕业生对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的总体满意度为88.73%,5.45%的学生未作评价。
(二)毕业生对就业帮扶与推荐的满意度
根据反馈数据显示,2022届参与问卷调查的毕业生对就业帮扶与推荐的总体满意度为88.45%,5.64%的学生未作评价。
(三)毕业生对就业手续办理的满意度
根据反馈数据显示,2022届参与问卷调查的毕业生对就业手续办理的总体满意度为90.55%,4.91%的学生未作评价。
(四)创新创业调查信息反馈
根据反馈数据显示,2022届参与问卷调查的毕业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和讲座的总体满意度为90.36%;对创新创业大赛的总体满意度为89.73%;对创业模拟与实践的总体满意度为90.36%。
满意度 |
参与问 卷调查 总人数 |
对创业课 程和讲座 的满意度 |
对创新创 业大赛的 满意度 |
对创业模 拟与实践 的满意度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很满意 |
1100 |
224 |
20.36% |
222 |
20.18% |
228 |
20.73% |
满意 |
1100 |
343 |
31.18% |
345 |
31.36% |
337 |
30.64% |
基本满意 |
1100 |
427 |
38.82% |
420 |
38.18% |
429 |
39.00% |
不满意 |
1100 |
29 |
2.64% |
32 |
2.91% |
29 |
2.64% |
很不满意 |
1100 |
20 |
1.82% |
20 |
1.82% |
21 |
1.91% |
未评价 |
1100 |
57 |
5.18% |
61 |
5.55% |
56 |
5.09% |
四、构建“招生——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就业”良性互动机制
学院坚持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较高。学院就业布局与专业设置及培养定位基本相契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旋律;行业布局多元,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服务领域毕业生就业比例提升;就业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就业竞争力逐渐增强;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合理,获得毕业生较高评价。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高质量人才需求的不断更新,学院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保障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学院要进一步健全专业设置、建设和监测管理机制,推动就业状况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招生诸方面工作的联动,构建“招生—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创新招生工作机制和举措,加强学院内涵建设,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对人才需求量大、办学条件好、就业形势好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煤矿智能开采技术、化工安全技术、煤化工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焊接技术给予大力扶持并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对于疏于建设、社会需求量小、就业形势不乐观的专业,按照社会需求发展要求,及时进行整顿、改进和建设,适当压缩招生规模,或隔年招生,如民族服装与饰品。精准学院办学定位,聚焦鄂尔多斯市“四个千亿”布局,围绕内蒙古12条重点产业链、鄂尔多斯市风光氢储车新兴产业、鄂尔多斯市18条重点产业链,紧盯市场,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煤化工、新能源、智能装备等现代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数字创意、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以工科专业建设为重点,打造以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煤矿智能开采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发电运行技术、储能材料技术、氢能技术应用等为龙头专业的专业群,推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协调发展,人文经管教育类专业适度发展,促进招生、就业与教学改革同步推进,努力实现专业数量、类别、建设水平等方面的整体优化,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以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课程为抓手,制定适合专业发展的目标,分层培养、分类培养、特色培养,培养出更多适合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教育链的专业体系和逐步健全专业供求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让招生形势不佳的专业停招、缓招,提高招生效益,实现各专业招生人数的动态平衡,完成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十四五期间我院在校生达到7000人规模任务,助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为鄂尔多斯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建立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关键。近年来,我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找准办学定位,坚持质量立校,注重内涵建设,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把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着力点,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建立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基础上构建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框图
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成立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完善由院长办公会议、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务处和系部组成的教学管理体系。
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完善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为主的教学标准,完善教师工作规范、教学过程规范和教学文件质量标准;完善期初、期中、期末和专项教学检查质量标准;完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标准。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考试管理制度;加强收集、存储、分析教学质量信息,为教学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评价,建立课程评价、专业建设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教材质量评价,用人单位评价。
(二)加强内涵式建设,积极探索人才递进培养模式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学院毕业生与社会的顺利接轨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促进毕业生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学院根据各专业特点、综合社会需求、师资力量、学生素质、就业导向等因素开展人才培养,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有力推进教学团队、课程教材、实践资源等专业内涵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和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强化立德树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围绕 “三全育人”开展探究与实践,推进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聚力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课堂教学体系,打造全课程育人的格局。
深化“三教”改革,有序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将“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有机融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促进“书证融通”。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聚焦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整合校内资源,重构层次化、模块化、项目化的实验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单项实践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由简单到复杂、单一到综合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比例达到总学时的70%。构建“四级技能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技能训练”,贯穿于三年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学到了专业知识,培养了专业技能,凝练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和实践教学平台,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应用化工技术、酒店管理、建筑室内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4个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为龙头,全面推广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在各专业的应用,将企业文化、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具有64年辉煌办学历史的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学校前身伊克昭盟师范学校兴建于1959年)载入奔跑的快车道,打造“学校+企业”的“双主体”育人、“教师+师傅”的“双导师”指导、“校内课堂+企业课堂”的“双课堂”教学、“学生+学徒”的“双身份”学习、“学历证书+专业技能证书”的“双评价”的“五双育人”局面,促进学校育人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交互式、课堂内外结合式、成果导向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提高课程兴趣度、学业挑战度和师生互动,从而提高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运用能力。推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信息化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六、建立精准就业指导与服务机制,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职业规划能力
引导毕业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学生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鼓励学生到国家做需要的地方锻炼自己。发挥职业生涯教研室的作用,完善课程教学体系,规范教学计划,在入学早期针对各系特点深入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将职业生涯发展按阶段、就业去向等进行细分,让在校生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制度、工作内容与职位情况,让其尽早树立职业规划的意识,以便能准确定位自己,系统地、科学地设计职业发展道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道路,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二)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提供精准就业信息服务
加快就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完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息资源库建设,利用“互联网+就业”模式,针对毕业生不同特点和需求,分类别进行个性化指导,根据意向单位进行重点推荐与指导;总结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和毕业生择业相关的规律和趋势,逐步形成对就业市场的重新整合与分级管理,对整体就业形势进行科学研判,改进原有工作方式,为精准就业指导与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三)实行分类别精准帮扶,提升就业水平
建立就业困难学生信息库,明晰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等困难学生名单和类型,分类制定帮扶方案,形成高效、细致和广覆盖的就业援助体系。同时,针对毕业后仍然处于未就业的群体,及时跟踪监测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并依据毕业生发展意向情况和就业难易情况,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帮扶,帮助未就业毕业生顺利就业。
(四)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
为响应国家“双创”号召,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并提高其创业成功率,学院需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值于整体人才培养,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协同发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方面,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分层次的递进衔接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创意、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另一方面,依托校内外创业实践平台实现创业指导,通过训练项目的方式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打通“课程-训练-竞赛-孵化”一条龙服务。同时,要积极组织学院师生参与各类竞赛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