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开拓创新 凝心聚力 谋求发展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赴广州、深圳、海口考察调研报告
为加快推进鄂尔多斯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借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及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10月22日至27日,我随市政府、市教体局、学院有关负责同志赴广州、深圳、海口考察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海口旅游职业学校四所中高职院校,并与广东省教育厅及地市级教育局负责同志座谈。
所到之处,各院校教职工想干事业、干好事业的敬业精神和情怀,与时俱进、抢抓机遇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勇气、奋进之笔,各院校运作与管理中释放出来的人文关怀 …… 深深打动了我、震撼了我,激励我在职业教育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奋力前行。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学习,对本次考察所涉猎到的中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梳理和提炼,对我市及我院发展职业教育进行反思,寻找不足和差距,研究对策,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勇气,大有裨益。现将有关考察情况和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四所院校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
广州和深圳是全国职业教育水平较高的城市,海口市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三市都及时认真贯彻落实职教20条,大力支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把职业教育作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快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影响力的重要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一)战略定位高远,规划目标科学
各院校办学特色鲜明,理念先进,定位准确,思路清晰,指导思想明确。地方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大幅度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待遇。深圳市2013年出台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2017年出台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深府〔2017〕49号)”。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1300多所高职院校中综合排名前10位,是全国197个“双高”(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试点院校。学院紧扣国家发展战略,依托珠三角产业发展建设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各项事业均取得骄人成绩,被誉为中国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为紧密契合“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制造 2025 等国家重大战略和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秉持“深圳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专业就办到哪里”的办学理念,确定了“三个服务、五个定位、一个率先”的战略发展目标,即为党和国家服务、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努力成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深圳市中小学微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深圳市民终身教育学校和中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要基地,率先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深圳模式”。学校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探索实施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的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人才培养模式,紧贴深圳四大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和新兴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产业等)布局,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职普融合、理实融合、技术与文化融合、教育与生活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等六个融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生涯拓展能力和幸福生活创造能力。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33年,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至今已有86年职业教育历史,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学校确立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学校秉承“德能兼备,学以成之”的校训和“自强、敬业、求实、创新”的广轻精神,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输送数万名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海口旅游职业学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瞄准旅游方向,提出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旅游教育的航母,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启示:解放思想,创新驱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一流的业绩源于科学的先进的理念+以中心工作为己任+团队合作与奉献精神。观念指引行动,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离不开先进理念的引领。
(二)推进措施有力,投入力度大
近年来广东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8〕40号),2018年出台了《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以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政府给与税收减免。
深圳市每年给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充足的经费支持,给予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1.8万元。为调动企业接纳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和保障学生劳动权益,学生到企业实习,市财政给予学生补贴650元/人.月,按接纳实习人数,给企业补贴300元/人.月。企业技术人员在职业院校授课,每课时的平均报酬是职业院校老师的4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率先探索“政府出补贴、企业出场地、校企共建共享”的职业教育校外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这样既解决了学校校内实训场地和工位少不能满足实训需要,又解决了学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和企业用工紧张、资金短缺难以满足机器设备更新换代需要的问题。
海口旅游职业学校特别重视校企合作,实现了共建基地,共研课程,共育师生“三个共”。共建基地就是学校与企业一起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其中校内的实训基地完全按照企业的标准建设;共研课程就是根据企业的需求,学校和企业共同研发课程,设计课程;共育师生是指学校的老师一年中有两个月必须到企业相应岗上学习锻炼,及时了解产业的新发展动态,及时教授学生。
启示:根深而叶茂。一所高职院校只有植根于地方(行业、产业、企业、新业态)经济,与政府联手,与企业联姻,才能获取宽阔的发展空间。有贡献才能赢得支持,地方性院校要围绕当地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面向新兴战略产业;行业性院校要立足自身优势,拓展服务功能,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专业体系。
(三)办学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也是全国197个“双高”建设试点院校之一,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构建并不断完善政校行企协同促进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搭建了轻工行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轻工职教集团、南海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联盟、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等产学研创新、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与华为等世界500强知名企业合作成立了华为网院、瀚蓝环境学院、白天鹅学院、雷诺钟表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实现校企精准对接,产教深度融合,精准育人,社会服务能力强。学校积极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全面实施“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协同育人模式,开展了“3+2”中高衔接、“2+2”和“4+0”高本联培、“3+2”高本衔接、工程硕士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协同培养,其中本科专业共12个,搭建起“中—高—本—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研发了数字化校园管理服务平台——“云校通”,实现了学校、家长、企业三方共同管理,具有办公自动化、学生管理、校企信息交流等功能,校企共享地区、行业人才需求信息,荣获第十八届全国计算机学会年会软件课件评比一等奖。学校形成的“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教育部肯定,即按照学生特点和职业能力成长规律,针对行业岗位能力需求,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进行系统设计,中职三年依次开展“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基础学习、专业实习、岗位训练、顶岗实习”6个学习层级,促进学生“入行、懂行、内行”3个阶段递进发展,每年“双证率”均达95%以上。
海口旅游职业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荣获全国百所德育示范校等多项国家荣誉。该校坚持“德育为首”的育人方针,通过“八化德育”(即德育目标具体化、内容主题化、途径多样化、管理制度化、队伍专业化、体系网络化、科研全员化、评价标准化)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行为规范养成,形成以加强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职业特性和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相互融合,全时段,全方位育人。
启示:质量兴校,人才强校,要跻身于自治区乃至全国先进高职院校的行列,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创新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学院办学品牌。走出去,请进来,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把高职教育做强、做大,能够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服务,为学生增长实践才干和就业服务,为学生未来出国深造服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氛围浓厚
在考察上述四所院校过程中,所到之处,高品位的格言、警句比比皆是,布局合理、醒人耳目,许多可以成为学生一生的座右铭,对学生乃至教师产生了强烈的熏陶作用。诸如“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让每个人找到合适的岗位,让每个岗位找到合适的人”、“做人要做到人人喜欢你、做事要做到人人需要你”、“手脑并用、双手万能、做学合一”、“学会为自己喝彩”、“办法总比困难多”……。
启示: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造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
(五)全员敬业、爱生,做事精细入微
在一周的考察中,我们访问的四所院校,上至院级领导,下至一般员工,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从事的每一项工作到待人接物的举手投足,都释放着一种信息,那就是对事业的忠诚、对人的关爱、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人人讲奉献,人人抓落实,创造了最佳的公关效应。
各院校从建筑物到校园各角落、公共场所标志的设置,都做到了规范、醒目、诱人,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正能量的极好途径。
启示:对学院来讲,校园之内无小事,做好小事成就学院大事业。
二、鄂尔多斯市职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紧密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全面增强。我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8所(包括2所民办职业高中)、高职专科院校3所、应用型本科学院1所,基本建成了从中职到高职,再到应用型本科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校生有25596人,专任教师1969人,涵盖土木水利、加工制造、交通运输、旅游服务、财经商贸、信息技术、文化教育、医护等20余类中高职专业。建成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院校1所、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1个;2所学校获批教育部首批“1+x”证书试点学校;鄂托克前旗民族职业高中荣获2019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自治区级示范校有3所、自治区级标准化学校有4所。高等教育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
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分别为55.5%和62%,比“十一五”时期提高15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实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培训近1500余名教师。职业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7000多名技术技能型人才,与5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面向社会承担1万余人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同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市职业教育存在许多不足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如下:
(一)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职业院校招生困难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对职业院校认可程度不高,职业教育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非常不相称,考生不愿意报考职业院校,普高持续过热,职普比例难以协调;高职院校在招生层次中位于最后批次。我市初中毕业生每年约17000人,普通高中录取应届初中毕业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5%左右,除去“3+2”五年制招生及学生流失,中职学校每年仅能录取4000人。截止2019年8月底,中职学校招生3920人(包括13%的市外招生),职普招生比31.7:68.3,与国家规定的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广东约为49: 51)。广州、深圳、海南地区职业学校在校生逐年攀升,中职学校招生爆满——“门庭若市,”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海口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等中职学校招生除组织中考之外还需通过面试或其他加试方式筛选录取。
(二)教师职称评审和聘任机制不完善
我市职业院校师资结构不合理,文化基础课教师、教辅人员相对过剩,专业课教师缺乏,“双师型”教师紧缺。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存在着等级设置不够合理、岗位聘用不够规范等问题,职业高中教师职称按普通高中教师职称系列评定,没有并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系列。高职院校教师副高以上职称仅为26.3%,低于30%的国家标准;中职学校教师中高级职称发展不平衡,高级职称占比低于11%的国家标准。
(三)院校长教育理念陈旧固化,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能力和水平决定学校的方向,决定老师和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院校长要高屋建瓴,站到高、看得远,看到别人没看到的,要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困难,成效甚微
校企双方缺乏有效对接和深度融通,依托职业院校设立的8个职业教育集团作用未实质性发挥,整体运行不畅,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职业院校、企业、行业间协作育人机制尚未建立,三方在专业与课程设置、校本实用教材开发、科研等方面没有形成合力。
(五)缺乏多方合作的育人机制,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广度深度不够,科教资源未能充分融入地区经济发展
校企合作育人主动性不强,“学校热、企业冷”,这是校企深度融合难以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政策引导不够,经费支持不足。
三、加快鄂尔多斯市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国发[2019]4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9]77号)精神,推进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构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统筹协调,借鉴发达地区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提升全市职业教育及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提升保障水平,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教育牵头、部门配合、分级管理、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在市委领导下,建立鄂尔多斯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协调解决全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和落实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相关政策,科学编制和实施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推动职业教育建章立制工作。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并对职业教育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完善由市教育、发改委、经信、财政、人社、科技、商务等部门和部分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参与的市职教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各部门资源,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列入市人才发展规划。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协调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支持行业组织办好职业教育,强化企业实施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义务。制定政策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为职业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学生实习期间,企业为实习学生发放工资等。
健全发展职业教育机制、加强治理,建设和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不断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招生规模、人事管理、教师聘任、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推动学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
坚持和完善中职学校校长负责制、公办高职院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开展职业院校院(校)长聘任制改革。指导职业院校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建立健全与章程相配套的人事、财务、教学、学生管理、后勤、对外合作等管理制度,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要定期对职业院校的办学成效和专业设置进行评估,督促和引导职业院校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 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职业教育办学经费渠道,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建立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加大经费统筹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投入。落实企业捐资职业院校的相关税收政策,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旗区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职业院校进行捐赠的,其捐赠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税前扣除。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公告制度、预决算公开制度。
积极利用金融、税收及社会捐助手段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认真执行国家对教育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职业院校办好实习场地、发展校办产业和开展社会服务。职业院校用于教学和师生生活的征地、基建,免征水电增容、商业网点、城市维护等配套费。
(三)强化职业教育顶层设计,扩大中高职院校招生份额,改变中高职招生不足的现状,构建均衡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普职融通发展,推进中高职招生均衡进行
改革招生考试和学籍互转制度。保持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招生大体相当,严把鄂尔多斯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比例关,实现中高职招生均衡发展的目标。
根据人社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普职学校共享师资及教学资源,建立教师的流动和兼职机制,将职业高中教师职称统一并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系列。在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职业技校均设文化课、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职称类别,统一职称等级和名称,打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普职互相开放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积极开展中学生职业体验活动。职业院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有效利用实习实训中心开展各类职业体验活动,引导中学生主动“体验一个项目、了解一门职业、感受一种文化”,拓展学生对社会分工、职业角色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内涵认知,提高职业规划意识,培养初高中学生的职业体验,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2.搭建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立交桥,促进职教体系衔接贯通
加快中高职一体化办学进程,打通中高职、高职本科贯通体制机制障碍,完善五年制高职“3+2”、高职本科“3+2”等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参与院校范围和专业覆盖面,提高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占比。
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待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办好职业教育周、校园开放日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职业学校、了解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家长转变观念,鼓励和引导更多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奖学金补助和实习补贴,适当增加高职学校“专升本”的比例,打通人才成长通道。运用各类媒体传播职业院校办学和学生培养成才所取得的业绩,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积极举办各种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表彰和奖励职业教育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3.由市发改委、教育局牵头,构建校政行园企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学生就业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发改委、教育局、经济开发区主动作为,牵线搭桥,建立中高职招生与企业用工良性互动工作机制,减除考生后顾之忧,校企双方通过“订单培养”“冠名培养”“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方式,实现招生即招工,实习即就业,减除考生和家长后顾之忧,广泛动员考生报考中高职院校,为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4.对报考涉煤等专业学生实施学费减免措施
制定和出台报考高职及应用性本科院校涉及煤炭、化工等高危行业专业学生的学费减免政策,学生减免学费部分由财政补助招生院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财政支持,鼓励鄂尔多斯户籍普高、中职学生报考市属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学院,减免就读期间45%的学费,减免学费部分由市财政补给招生院校。
5.探索1+X证书制度建设的尝试工作
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实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国家正在进行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目前尚未出台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这次考察中获悉,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集团合作培养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合力制定了信息通信技能标准,并合力开发教学等相关标准,为国家试点1+X提供了有益启示。海口旅游职业学校则邀请行业专家和本校教师一起制定职业标准,行业协会和教育部门组织开发教学等相关标准。在人社部门出台相关职业标准前,建议我市根据企业具体职业需求,借鉴国家先进地区做法,可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研究制定相关职业标准,共同开发教学等相关标准。
(四)加强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特色专业、优势专业,缓减招生和就业之间的矛盾
基于近年来我市中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不平衡的状况,各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煤炭类、化工类多,现代服务业类专业少,重复设置、精品骨干特色专业少等问题。市人民政府通过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统筹协调市属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
各院校专业设置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学习借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聘请第三方机构,建立“红黄绿”牌制度,综合考虑各专业的报考人数、就业质量和院校的办学条件等,对专业设置进行精准调控管理,培养急需技能人才。各院校要加强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优化专业设置,调整专业结构,以龙头专业带动相关专业,拓展边缘专业,打造科学合理的专业集群。以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课程为抓手,制定适合专业发展的目标,优化结构,分层培养、分类培养、特色培养,形成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的专业。关注鄂尔多斯市产业布局,悉心研究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业态发展变化的情况,坚持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相合拍,与鄂尔多斯产业结构的调整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稳步发展具有地区特色、行业特色与学院特色的品牌专业,实现院校专业招生人数的动态平衡。以高职院校煤化工、现代制造业、大数据、信息化网络安全技术、羊绒加工与精品制作、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为重点,实施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工程;加快对汽车制造、旅游观光、电子信息、羊绒制品、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我市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服务。
高职院校要建设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龙头的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信息化网络安全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集群;发展与新能源、智能装备等现代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无人机应用技术等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开设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精心打造煤化工专业,为鄂尔多斯能源化工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做强学前教育专业,为鄂尔多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幼教人才;围绕生态环境建设优化农林牧水专业设置。各院校要科学定位,避免专业设置重复建设。
(五)组建鄂尔多斯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制定鄂尔多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案
根据国家“职教20条”关于组建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的有关要求,组建包括政府人员、职业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管理专家、职业教育研究人员和社会各方面热心职业教育的人士组成的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目的在于把握正确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为职业教育提供各种咨询意见,共同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把握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定位,制定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遵循,确保职业教育改革健康发展。
(六)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发展战略,与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建立“对口帮扶”合作关系,在内外联动上取得新成效
为加快鄂尔多斯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缩短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距离,引进先进办学理念,推进我市中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等工作,由市教育局牵头,加快建立与职业教育先进地区的对口帮扶合作关系,通过领导挂职、教师专业培训、学生研学等形式开展教育帮扶活动,提升我市职业教育水平。
(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
1.创新办学机制,破除制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
通过政策引导、政府购买服务和奖励等方式,支持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模式创新。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广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双主体”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2.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借鉴广州、深圳发达地区经验,共建生产与教学功能兼备的、由政府出资、企业提供场地的校外实训基地。推动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建设行标准研制中心、专业技术研发中心、技能鉴定中心、实验实训平台、电子化学习平台、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进“校中厂”、“厂中校”建设,将企业文化、价值追求、管理理念、先进技术等引入学校。鼓励职业院校通过多元融资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符合学校专业方向、融合人才培养和生产实践于一体的校办企业,校办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地方政府给予支持。
(八)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在德育工作上开创新局面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考虑到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行为上自我约束不强,加强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建议我市将德育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借鉴海口旅游职业学校“八化德育”做法,按照入轨教育、定型教育、成熟教育的总体思路,组织职业院校优秀教师,聘请业内专家教授,共同研究我市德育工作,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德育教师队伍,以德促学,以德育人,着力培养德艺双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借鉴先进地区高职院校办学经验,提升我院办学质量
1.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更新观念,着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创建名符其实的高职院校上来。
解放思想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高职教育的错误理解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办学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2.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加快学院的内涵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3.坚持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不断深化人事、分配、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协调学院内部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人尽其才、人尽其力的人力资源效应。
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载体,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切实实施校企双向介入“2+1”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办学、冠名办班、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多元化办学,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构建校企双向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下大力气把产学研合作办学当作大文章来做,培养高素养、高技能、高层次就业的创新型人才。
5.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院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将此项工作列入学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院的重要议事日程,脚踏实地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以完善量化考核制度为重点,建立“岗位+业绩+奖励”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为重点,全面推进和完善教师聘任制,实现“人员待遇能高能低,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分配机制对人才的激励作用。教学系列岗位津贴要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鼓励教师敬业、勤业、精业。对在教学科研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予以奖励,充分调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
实施“优秀教师支持计划”。遴选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突出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后备力量重点进行培养。每年在师资建设费中安排50万元左右的经费,建立“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基金”,用于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实施副教授晋升教授培养计划。对在近三年内有望晋升教授的教师,在学术交流、课题申报、培训进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晋升的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创造更好的教学、科研平台。
坚定不移地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针,建立专兼结合开放式的师资队伍,加大引进和聘用教师的力度。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教学科研机制,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
实行开放的教师招聘方式,拓宽面向行业、企业社会招聘教师的渠道,聘请一批知名专家学者为我院兼职教授、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促进我院师资水平的提高,同时为我院科研立项、成果鉴定和评奖工作发挥指导作用。
加快“双师素质”队伍建设,突出高职办学特色。借鉴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高职教育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培养“双师型”的教师,是我院师资队伍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趋势,符合国家对高职教师的要求。
6.专业建设要进行整改,寻找相同点,打造共同平台,在专业类下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构建“专业群”
要规范专业建设,聘请校内外高水平的权威人士作为专业带头人,促进品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要找准定位,与岗位能力和获取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证)挂钩,要大力引导各专业进行课程的优化整合和综合开发,启动优质课程的建设,为精品课程的建设奠定基础;对于公共课要进行试点改革。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利用率,由“参观型”转为“利用型”,切实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平台;要做到资源共享,实行全天候开放,使校内实训基地发挥出最大的效率;对条件成熟的校内实训基地要尽快实现产业化,使投资转化为效益。
7.强化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德育教育
在学生管理上应实行辅导员和班主任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辅导员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教育,班主任则主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学习帮助。辅导员可以多带几个班,并负责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评价;班主任则需要每学期对每个学生的操行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应纳入学籍管理之中。
8.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宣传部门以学校层面为主,各系部要在自己管辖区内制作精美醒目的标语牌匾、名人名言;教学部门应邀请有关专家多作些专题报告或讲座,感受大家风范,帮助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的人生理想和目标,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催人奋进的校园环境之中。
9.选派部分青年中层干部以轮流的方式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为期1-2个月的兼职锻炼,从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学习先进院校的办学经验,历练管理水平。